人工智能诗词创作

2022-09-12 22:21:45 IT技术网 互联网
浏览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人工智能诗词创作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发表“诗集”是怎么回事?

据报道,5月19日,人类史上首部100%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《阳光失了玻璃窗》正式出版。它的背后是一位问世三年的人工智能“少女”——微软小冰。

众所周知,小冰是微软中国研发团队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,你能在微信上与她随时对话,她也通过与万千人类用户的闲聊,不断学习、积累自己的情商和能力。根据微软提供的数据,截止今年4月份,小冰的用户量已经突破1亿大关,对话量则超过了300亿,她出现在4个国家的14个平台上,与人类问候、秀出各种技能。

据介绍,小冰的创作“师承”1920年以来519位现代诗人的作品,经过一万次训练后,形成了自己的文风。目前,微软小冰的作诗方式是“读图作诗”,给它一张图,瞬间就能完成一首。特别有趣的是,微软小冰在天涯、豆瓣、简书等平台,使用27个化名发表自己的诗歌,居然没被人认出来。其中,它的四个化名包括“骆梦”“风的指尖”“一荷”“微笑的白”。

艺术创作毕竟不是文字的简单组合,读微软小冰的诗还是会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,把它当成一种游戏,或者身边的一款玩具,也许更靠谱。对于微软小冰的“辛苦”创作,有网友就说,别动不动把回车键打出来的东西都叫诗。不过,也有人说,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又一次进步。

华为用AI写诗、ZAO用AI换脸,AI时代人类还有什么用吗?

华为的AI诗人“乐府”引起不少热度,用户通过华为的这个AI,可以生成不同风格的古诗,五言,七言、绝句,律诗,有不同的风格可以选择。这些古诗合辙押韵,而且颇有一番意境,如果不告诉你这是AI生成的,你很可能以为是古代哪位不知名诗人的遗作。

这个AI系统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安的联想,如果有人使用AI大量造谣怎么办?要知道,在人人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,辟谣已经成为一项艰难的任务,一个谣言很容易被广泛传播,但是辟谣的信息却没有这么高的传播效率。人们常常感叹,“造谣一张嘴,辟谣跑断腿”。一旦大批量的谣言产生,辨别都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,更别提进行辟谣。而且,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算法可以完全实现AI识别。为了避免被滥用,OpenAI也没有完全开源这个算法。

AI的“创造力”已经越来越强,不仅可以制造以假乱真的假新闻,还能制造出根本不存在的图片和视频。

未来,我们很可能面临难以分辨真假的问题,一则突发新闻,很可能是AI生成的,一张照片,可能上面的内容根本就不曾真实存在过。一段视频,很可能表达的所有事实都是被修改过的。人工智能如此强大,骗过人类似乎再简单不过。也许,现在拒绝AI的发展还来得及,不然以后的灾难谁都无法预料。

但是技术本身是没有价值取向的,无论有益还是有害,都是在于人类的使用。如果滥用,难免滑向不见底的深渊,但只要正确地使用,技术带来的就是福祉。比如,用于生成虚假图片的GAN算法,最近就被用到了医药研究上。

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写诗(AI写诗)?

首先无论是人工智能写诗还是写小说,都是文学创作,不过我认为,人工智能写诗并没有想象的这么难。因为诗歌还是比较有规律可遵循的,特别是中国的五言七言诗,都是非常工整而且分别都是对齐的。

这样一种有很大规律可循的文学创作,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最在行的,因为目前有监督学习就是一种在有很大规律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的,如人脸识别,就很有规律可遵循,所有才发展得这么好。

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英文缩写为AI。它是研究、开发用于模拟、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。

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,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,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,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、语言识别、图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。

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,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,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,可以设想,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,将会是人类智慧的“容器”。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、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。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,但能像人那样思考、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。

人工智能也能写诗了,这样的诗算不算作品?你有何看法?

我认为人工智能写的诗,不能算诗,只能称之为作品。

一、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

著名作家钱穆在文章《谈诗》中,曾经说道:“我是这样一个性格,在诗里也总找得到合乎我喜好的而境界更高的性格。我哭,诗中已先代我哭了。我笑,诗中已先代我笑了。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。”

那些能够展现个人真实感情的才叫诗歌。

也就是说在诗中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感触,能够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的,这个叫诗。

   而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,言语上的修辞很华丽,语句的安排很优美,但是读起来没有产生共鸣,没有心灵上的碰撞,所以不能称之为诗,只能称之为文字作品。

二、诗都是人创作的

我们经常谈论的诗集,往往都是人创作的,创作诗的人被称作诗人。

而不同的诗人身上会体现不同的性格特征,这都与自己的经历有关。

就好比大诗人李白作品展示的狂放不羁,如果不是亲身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,那是创作不出来“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的诗句的。

杜甫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安史之乱,家破人亡,那么是没有办法抒发出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的感慨的。

人工智能只是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创作,其中的感情不是实践而来的,那么在真情的流露方面就无法超越真实的个人情感。所以人工智能写诗只是做了简单的搬运拼接,不能叫创作诗。

我认为,一个诗人的作品中真正表达的使他们的思想感情,同时也是自己人生经历的凝练和结晶。

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深知自己在做什么,要表达什么,所以这样的作品才能叫作诗。
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,如果您也赞同,欢迎点赞支持!

人工智能创作诗歌的优势

速度快,产出高,不会出现不规范的字迹。

人工智能写诗超过一般人的水平,最终能否超过杰出诗人的水准,还要假以时日。在掌握词语和技巧方面,人工智能有其特殊优势。

人工智能的“创作”基于强大的算法与数据储备,背后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,与人类的艺术创作有本质不同。当下的人工智能再“智能”,也不具有情感与思想,而文学创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个重要标志,就是它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,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。

相关信息

中国古人讲:“文章憎命达。”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,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文学作品。如果没有个体与国家的苦难,杜甫很难写出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这样的千古名句。

同理,《红楼梦》这样伟大的作品也饱含了作者的血泪。情感的抒发、改造与升华,造就了动人心魄的佳作。这些与人紧密相关的东西,很难在人工智能身上得到体现。

从这一点来说,当下的人工智能,就算写出来的作品再“像样”,也无法取代人类进行真正的文学创作。其最高的上限,也只不过是精巧的“模拟创作”——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,但本质上是并不是真正的创作。

关于人工智能诗词创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。